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
工作工作找工作,这无疑是当下最热的热点!
前有轰轰烈烈的硅谷裁员潮,后有大家热议的“16—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20.4%”的数字,最近甚至连国际教育赛道的家长都开始担心:花几百万培养的孩子,未来回国找不到工作该咋办!
根据最新的《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》显示,2020年以来,国内求职者海归数量明显增长,与前一年相比,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.6%。但与此同时,薪资涨幅出现下滑,就业仍挤在教育培训赛道等等。
等等诸多就业数据,让父母倒吸一口冷气:
是不是要报一个好就业的热门专业?如何提前做好职业规划?是否要因为就业而放弃孩子的兴趣爱好?
“不要一位追求市场需求,追热点,因为未来需求不可测,等你学成市场就变化了!一窝蜂学计算机、法律、考公,结果不都是需求过剩吗?”
爸爸真棒的专栏作家、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、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魏阳说,在他看来,“最好的职业,从来是在兴趣,能力,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”,说白了,最好的工作,是:
第一你喜欢,
第二你擅长,
第三钱足够。
如果这三点中,只能符合一点,这样的职业往往有问题。符合两点的,勉强可以继续。最完美的状况是三点都有。这里稍稍分析一下。
只符合一点的情况有三种。
这就不是个工作,只能算个爱好。俗称“瘾大水平低”,除了给你带来精神满足外,并无其他价值。KTV里走调却陶醉的票友,周末在球场开心的业余球手,天天为克里姆林宫操心的野生国师,都属此类。
这相当于空有屠龙之术,也不会成为工作。
做不擅长的工作却有不错报酬,古今并不鲜见。比如古代靠门荫而非能力取得某世袭职位,现代靠关系进体制内,勉为其难享受四点下班的待遇。这种人最好调整自己心态,认清自己能力低下的现实,明白待遇并非因为能力,想法让自己喜欢上这份工作。
兴趣,能力,社会需求三点中占了两点的,更为常见。这里也细分为三种情况。
比如上面说的屠龙之术。你特别享受屠龙,屠龙之技也相当了得,唯一的问题是这世上并没有龙被你屠,靠此技艺无法养家糊口,当然不是长久之计。当然,家里有矿的,这点可以忽略不计。
比如经过多年苦读或训练你变成某一领域专家,足以胜任某工作,但出于某种原因,你每天上班像是去上刑,内心苦不堪言。这种情况下,你要么另换自己喜爱并擅长的工作,要么改变心态,让自己爱上这份工作。这种情形并非十分糟糕。因为擅长,往往能让人对工作产生自信和喜爱。
这种情况更简单。报酬不错已经兜了底。只要有浓厚兴趣,能力迟早能培养出来,除非天生极笨。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太成问题。
总而言之,完美职业三角中,只要占了两点,都是还行的职业。
最完美的职业,是三花聚顶,三羊开泰——兴趣,能力,社会需求一个不缺。你内心极喜欢,偏偏又有天赋,回报还很不错。这是祖坟冒青烟,几辈子福报修来的好运气。
比如巴菲特,一生热爱投资,能力超群,报酬可观;爱好就是工作,爱好还能赚钱,越干越喜欢,所以可以天天“跳着踢踏舞去上班”。
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如此幸运。能找到一个相对喜欢,相对擅长,相对赚钱的工作,就已经可以做梦笑醒了。
反过来,最最糟糕的情景,是不擅长,不喜欢,报酬还低的工作。这往往是因为职业的机会成本极低,除此外别无选择。为了碎银几两,天天委屈自己,只为生存下去。这种情况,如果不想认命,只能想法提高自己能力。
最好的职业,是在兴趣,能力,和社会需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。这道理并不复杂,难的是具体操作。这里我想分析几种常见的误解,提几点建议。
兴趣和热情,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区分好
大家都知道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由于热爱,才能钻研。钻研,往往能转化成能力。转化的关键,是持续性。
很多年轻人,往往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,今天喜欢金融,明天看看历史。问题是泛泛的兴趣,并不能转化成能力。这里必须区分兴趣(interest)和热情(passion),两者的区别在于:
兴趣可能是一时兴起,三分钟热度。
而热情则持久。
兴趣在稍遇挫折之后,立刻消退。
而热情则像个不倒翁,困难只会激发更坚韧的专注。
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百折不挠,以至于上升到一往情深的程度,英文里把这种痴迷状态叫做commitment。
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大学招研究生,能力未必要强,但一定希望申请人有对专业的commitment。因为能力可以培养,对专业的深情则难求。
只要有Commitment,经过系统化训练,大概率能出成果。没有commitment,即使起跑时能力不错,半途而废者多的是。
欧美一流大学的通识教育,在本科阶段不要求学生成为专家,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时间,广泛涉猎各门领域,多尝试,最终找到自己情之所钟的方向。
在欧美大学,一开始选某专业,之后兴趣转移,换专业者多得是。这样的教育体系,尊重人性的复杂,理解能持续终身的热情,不是那么容易找到,所以允许年轻人试错,给他们时间摸索。这与原苏联在本科阶段即培养专才的体系,非常不同。
苏联大学体系中,学生为国家需要服务,专业定型越早越好。欧美通识教育的目的,不只是帮人找到工作,而是让人追随自己的热情,让人自我实现。
好的教育,是让人找到自己的目标(find your purpose)。
简言之,职业规划需要区分兴趣和热情。
兴趣短暂易变,见一个爱一个。
热情持之以恒,愈挫愈勇,越打越强。
只有将兴趣转化为热情,才能培养能力。追随热情,为之全力以赴并感到快乐的人生,才是幸运的人生。
我们可能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
苏格拉底,把所有哲学信条总结为一句:“认识你自己”。如果找到自己的热情是困难的,那么认识自己的能力则更难。很多人终其一生,都不清楚自己的能力。这是因为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。
心理学研究反复证明,绝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。高估自己能力,在进化上,其实有很多的优势。比如被嘲笑的“普信男”(普通却自信的人),其实是进化的结果,是人类的普遍形态。
在找工作和找配偶时,让别人相信自己有高于实际的能力,能获得明显的好处。但从长期看,才不配位,短处迟早会暴露。靠运气赚来的钱,总会凭本事输个干净。职业规划,必须诚实评价自己的能力。
但这又是很困难的。因为很难辨别哪些是因为能力,哪些是因为运气。多数人是在电梯里做俯卧撑,以为上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。对此我的建议是--
低估自己,总比高估自己风险来得小。如果不能准确评估,保守一些。
区分认知圈和能力圈。别错把认知当能力。很多事知道容易,做到难。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动能减肥,几人能做到?能力圈总比认知圈小很多。认知圈必须尽量扩大。能力圈则要清楚界定。然后在能力圈里,选择一个更小的范围当做职业,专注深耕。
以投资为例,就是要多看少做。只有充分考察、广泛研究之后,你会知道哪些领域,远超自己能力范围,碰都不要碰。
正所谓,你不可能赚到能力之外的钱。只有拓展了认知范围,充分考验过自己,才清楚能力的边界在哪儿。然后才能在能力范围内,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个性和兴趣的领域当作职业。
认知圈要尽量大,能力圈要尽量清晰,职业圈则要尽量小。因为只有专而精,才有竞争力。
追随就业热点,可能是风险最大的
面对社会需求,我的建议是:关注市场,但不要以就业为唯一指标。
这是因为,就业市场和任何其他市场一样,本质是不可预测的。根据目前的就业数据,无人能准确预见5-10年后的社会需求。
天有不测风云,黑天鹅总比灰犀牛多。选专业和其他投资一样,存在不确定的风险。就业市场,和其他市场一样,存在供需周期。你现在看到的热门专业,别人也看得到。你想学,别人也想学。大家一拥而上,结果往往是该专业几年后供大于求。
在经济学上,就业从来都不是一个有效市场,常常资源错配。1999年美国互联网牛市中,所有人挤破头去学计算机,结果两年硕士读下来,泡沫破裂,还是难找工作。
中国过去这几年,一窝蜂学法律,一窝蜂学金融,结果等读出来,市场该饱和的饱和,该暴雷的暴雷的。多少产业,说兴就兴,说崩就崩,连个招呼都不打。
你的教育规划再灵活,也快不过就业市场的瞬息万变。
与其徒劳的预测就业市场,不如专注最核心的资源:你的热情和能力——完美职业三角中的另外两点。
找到自己真正的热情,再以热情培养能力。以自身的不变,应对市场的万变。西谚云:所谓“好运气”,只是“准备”遇到“机会”。
为机会做好准备,只能依靠持之以恒的热情,慢火熬出的能力,等到机会到来,再全力出击。
退一步说,就算最后还是找不到工作,你也因为兴趣而享受了乐趣不是?罗素说:
用热情来平衡职业选择,至少有快乐兜底。君不见,成天做着自己痛恨的工作的奋斗B们,一旦经济滑坡,大家都得灵活就业。反正结果都一样,但你至少不用委屈自己不是?
所以我不建议完全以现在的就业情况来决定未来的职业。
当然,这里所说的自我实现,追随热情,在某些社会,是非常奢侈的目标。有时,残酷的现实,粗暴的生存需求,让人只能咬牙干着厌恶、也不擅长的工作。
这种社会中,个人除了服从社会现存的机制,变成社畜之外,没有其他选择。当人只能变成一台为了活下去而作贱自己的机器,社会当然病得不轻。
这种社会,即使积累再多财富,也是贫穷的社会。因为人的选择正在变得贫乏,永远没机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和天赋,没机会发挥独有的创造力。没有选择,也就没有自由。一个限制个人选择的社会,最终也会限制自身的发展。
平衡兴趣,能力,和社会需求的职业观,本质是尊重个人需求,个人选择,和个人作为一个“人“的权利。
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《贫穷的本质》发现:
贫穷让人们专注短期收益,放弃长期投资。因为为了得到眼前的面包屑,他们已经活得精疲力尽,无暇长期规划。而缺乏长期投资,反过来导致更多的贫穷。
不顾自身兴趣和热情,只为找到工作而规划职业,正是这种“贫穷”思维的隐性表现。长期看,专注的热情和由此产生的创造力,才是在未来市场中胜出的核心竞争力。
而滋养这种创造力,要求你忽略市场当下不可预测的短期波动(就业热点)。
尊重善待你的兴趣,耐心培养你的能力,不仅是你能为未来的机会,能做的最好的准备,也是你为自己的人生,能做的最好的长期投资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爸爸真棒
推荐阅读:
版权声明:“备战深国交网”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,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原谅,并联系微信547840900(备战深国交)进行处理。另外,备考深国交,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/微信:547840900(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,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@scieok.cn
本文链接:http://cambridge.scieok.cn/post/4235.html
未标注”原创“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,原创不易,转载请标明出处
深国交备考 |
如何备考深国交 |
深国交考试 |
深国交培训机构 |
备战深国交 |
联系方式
Copyright www.ScieOk.cn Some Rights Reserved.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9023092号-1商务合作
友情链接:X-Rights.org |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| 留学百词斩 |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|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| 备战韦尔斯利网| 备战Wellesley